新闻资讯
工厂“造” 现场“拼”——模块化建筑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
发布时间:2025-08-06 16:18:32
  |  
阅读量:2
字号:
A+ A- A

当前,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与“双碳”目标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,模块化建筑作为一种创新的建造方式,其标准化生产、模块化组合、绿色化建造和数字化赋能赋予了建筑全新的时代内涵,为“好房子”建设提供了新思路。

“每个模块都有专属身份证”

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红星路小学综合楼项目的施工现场,伴随着对讲机指令,400吨吊机正忙碌地将一个个模块化盒子进行精准落位与快速组装。该项目深度应用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,依托省级互联网平台实现设计、生产、施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装配率超90%,BIM(建筑信息模型)技术精准指导工厂生产与现场安装,构建了“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”的智能建造闭环。

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,一栋28层高楼的模块化产业宿舍像“高空拼图”一样搭建完成。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.27万平方米,由728个模块组成,每个模块都在工厂标准化、批量化生产,以毫米级误差完成结构、水电等全工序集成,大幅减少现场的施工作业,真正实现了从“现场砌砖”到“工厂造房”,从“经验主导”到“标准驱动”。

“每个模块都有专属身份证。”据项目经理介绍,项目部署的智慧建造系统,为每个模块赋予唯一ID,贯穿设计、生产、运输、施工及运维全链条,所有工序数据实时记录,确保质量信息可追溯。业主、监理、总包等参建单位通过简单的扫码操作,即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精准监督,大大提升项目的管理效率和品控水平。

为了促进模块化建筑发展,近日,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印发了《深圳市推进模块化建筑发展行动方案(2026-2028)》,围绕“一个重点、两个带动、三个体系”,全力打造模块化建筑“深圳样板”。方案提出,到2028年年末,实施模块化建筑项目面积累计不少于300万平方米,促进模块化建筑三大产业集群融合发展,打造全产业链集聚的模块化建筑产业体系,发布实施标准规范和图集不少于6部,模块化建筑管理体系、技术体系、人才体系趋于成熟。聚焦“好房子”建设理念,在商品房、保障性住房、宿舍等住宅项目推广应用模块化建筑技术;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应用模块化建筑技术和产品,不断拓展模块化建筑应用场景。强化管理体系创新,加强模块产品监管。强化技术体系支撑,支持企业开展模块化建筑技术体系研发迭代,推进模块化建筑技术创新,制定模块化建筑生产、施工技术等相关标准规范,完善模块化建筑标准体系。